家庭如何养花甲花甲吐沙跟老渔民学了一招不

来源:爱答装修知识 发布时间:2024-11-12

但凡夜市中大铁锅里“哗啦”声响起,就知道定是有人点了炒花甲,就着洋葱、青红椒那么翻炒几下,从鼻尖到肺腑,全被这股香味所俘虏。花甲味道虽好,但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吃到沙子,牙齿和沙子间发出的“吱吱”声,瞬间牙根舌根都酸疼,食欲全无,想要吃得尽兴放心,花甲一定要提前处理干净才行。

花甲在售卖时,大多都在清水中浸泡“吐沙”,但此时花甲并没有完全将沙吐干净,一般商贩都会让我们回家用淡盐水泡一会儿,待花甲将泥沙吐干净后再烹饪。不过有时我们会发现,用盐水泡了大半天,做出来的花甲还是有泥沙,因此对于用盐水泡花甲,这个方法到底管用吗?

盐水泡花甲到底管用吗?

盐水泡花甲的方法比较慢,而且泡花甲时所用的盐较多,需要达到海水盐度的千分之三十五,意味着泡一小盆的花甲,要倒小半袋的食盐才奏效,用盐水泡花甲的方法,还有用铁钉、香油等方法,个人看来根本就不实用。分享海边老渔民让花甲吐沙的小妙招,实用又快捷。

老渔民让花甲吐沙的好办法1、给花甲模拟一个舒适的环境

想要花甲乖乖的自己吐沙,首先要让它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养殖过花甲的人一般都知道,想让花甲没有沙子的最好办法就是温度,花甲在28度以上是会吐沙的,将花甲放入盆中,倒入35—40度左右的温水让其慢慢冷却,水温要控制好,太高会将花甲烫死,太低不会加快花甲呼吸,也不助于它吐沙,舒适的环境才能使花甲自然张开防御的贝壳,此时花甲会很乐意吐沙子。

2、盖上盖子上下摇晃花甲

等待10—15分钟左右,你就会看到花甲开始伸出脖子往外吐沙,这时找一个盖子扣盆子上,然后不断地上下摇晃,大约摇晃1分钟左右,此时就会看到盆地有许多泥沙,接下来冲洗干净,再用温水浸泡、摇晃一次,花甲差不多就将泥沙吐干净了。

有些朋友还会使用焯水的方法,去除花甲中的泥沙,这样也是可以的,但焯水后花甲的水分就有所流失,肉质会有些不饱满,分享一道生焗花甲,鲜嫩适口特好吃。

生焗花甲所需食材:花甲适量,洋葱半个,大蒜1头,红椒1根,姜1块,香葱2根。

1、洋葱剥皮后切成丁,红椒洗净切丁,大蒜和姜切末,香葱切圈,花甲吐干净泥沙备用。

2、锅中加入少许油,油热加入切好的姜末、蒜末,炒香后加入1勺蚝油,1勺生抽,1勺白糖,适量的盐和鸡精,翻炒均匀后关火加入红椒和洋葱丁,翻炒几下盛出备用。

小贴士:洋葱和红椒易熟,关火后加入翻炒几下即可,以免炒过头,再放入砂锅中焖的时候口感会变差。

3、准备一个砂锅,没有砂锅用炒锅也可以,锅中加入花甲,淋入适量的食用油,不需加水,盖上盖子大火焗2分钟。

4、打开锅盖,这时花甲差不多张开了口,淋入刚刚炒好的料汁后,再次盖上锅盖焗1分钟,待时间到后关上火,打开锅盖撒上一点葱花,一份鲜香解馋的生焗花甲就做好了。

——老井说—— 花甲买多了,是可以在家养殖的,但一定要用咸水,海水平均盐度为35%,也就是说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35克盐。养的时候,按照盐和水的比例调配好盐水,等大约20分钟左右,花甲开始露头了,说明这样的水可以养了,千万不要试图用淡水养殖花甲。

厨艺有限,多多指教,吃好玩好,明天见。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体育画报杂志

文学少年期刊

新美域杂志社

相关推荐
济南市哪里维修家用电器济南有个维修百事通

“我们小区的李师傅,是个热心肠,不管什么样的活找到他,他都有求必应。只要他一到家,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李师傅真不愧为‘百事...[详细]

家居知识2025.07.16
男孩起名起名带火的字男宝宝起名取名大气有

甲辰年出生的男宝宝起名取名:大气有涵养的男孩名字大全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希望能够给孩子取一个既大气又有涵养的...[详细]

家居知识2025.07.16
江西电器维修规格家电维修

尊敬的各位,我是家电维修师傅肖伟中,我对家电维修充满热情和兴趣。自从开始从事这个行业,我便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技能...[详细]

家居知识2025.07.16
刘老起名王熙凤哪有两个女儿多浑虫偏娶两个

王熙凤只有一个女儿,新校本(人文社,2021年第86次印刷)第27回却写道:“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并巧姐、大姐、香菱与...[详细]

家居知识2025.07.16
焦国起名明朝凤阳府下辖的五州十三县都是哪

凤阳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而兴盛。凤阳原为濠州钟离县下辖的一个地方,因在凤凰山之阳,所以取名凤阳,明洪武二年,改钟离县为中...[详细]

家居知识2025.07.16
明舒起名超赞小说推荐不看就就后悔系列

话不多说,进入正文1.秦秦晗看上一个刺青师,叫张郁青。帅得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行走的荷尔蒙。明撩暗恋蹦跶了小半年,人家压根没看...[详细]

家居知识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