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姓男孩起名属猴好吗岭上集市真热闹仪征古

来源:爱答装修知识 发布时间:2025-07-15

作者:巫晨

因撰写《千年古井》一书,笔者先后前往古井探访、采风十多次,其中有一次(2020年12月24日,农历初十)恰逢古井赶集,除了沿街店铺正常营业外,各种摊点就摆放到大路中间,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鱼肉生鲜、锅碗瓢盆、鞋帽衣裤、农具鼠笼,样样齐备,目测摆摊设点的路段约里把路长。同行的古井当地人、诗人杜磊告诉笔者,古井的集市是逢五逢十,孩提时候就有,逢集是他美好的记忆。笔者喜欢看热闹,拍了好些照片,选一张人最多的贴出来。

【古井逢街】

笔者发过朋友圈之后,老家在古井仓房的1982届古井中学校友、现在上海工作的李永伟,发来了观后感,他说:“巫老师早,昨晚欣赏你的朋友圈,看了你的不少文章和探访现场照片,仿佛我又回到了古井,回到了儿时。”他提供了一些信息,其中关于古井街市的一段,特别有趣,贴出来以飨读者:

古井村的西南侧两三公里的一个村庄,曾经在1981年左右来过钻井队,安营扎寨,搭起高高井架,钻石油。这个队伍把城市文化生活带到古井乡村,比如经常放露天电影,记得《最后一颗子弹》、《大篷车》、《瞧这一家子》、《三十九级台阶》等都是在那里看到的。钻井队小伙穿喇叭裤,留大包头发型,走在古井街上,大夏天,穿长喇叭裤,上身赤膊,非常令人胆寒,那是83年严打前夕。

在古井卫生院南的老街叉口还有个弹梅花店,那个人的名字我一时想不起来了,是仓房高庄人。他弹棉花几十年了,目前70多岁。

笔者将李永伟的留言也发布出来,引来他的同学翟学军的留言:

那是的古井没有什么楼房,石油钻井铁塔算是高楼,刚刚建好时,绝对是古井的旅游胜地,比今天的一些网红打卡地人还多,每天有一段时间允许人们上塔,爬塔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后来有一个人从塔上掉下来受了伤,便再也不让乡民爬塔了。

铁塔有楼梯、有扶手,但周围全是虚空,普通人爬塔紧紧抓住扶手,到一定高度时如果往下看,胆子稍小的人还真有点害怕,只有到了塔顶四处远望,才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但许多年轻的石油工人,嫌转着爬塔太慢,直接沿着塔边钢架爬上去,像猴子爬树,速度极快,且不带任何防护设备,下塔也是这样,速度更快,堪比杂技演员,引起观看的乡民一阵一阵的惊叹。

那是,古井虽然是仪征最偏远的乡镇,但蛤蟆镜、喇叭裤感觉也不全是外来钻井队小伙的专利,本地的小伙子、大姑娘也逐渐配备这些时尚玩意。

那时找工作非常困难,毕业即失业,一些荷尔蒙旺盛的小伙子似乎最大的乐趣就是打架,每当钻井队或是其他大队广场晚上放电影,这些小伙子成群结队而去,遇到不熟悉的人,一言不合就开打,后来仪征大化纤建厂,街道上街道户口的高中毕业生开始有了工作,再加上1983年严打,打架风才被刹住。

在古井走访过程中,古井地方文史研究者李国权交给我一叠(35页)手稿,这是刘集镇政府要组织编写镇志,向他征集素材,他亲手撰写的有关古井的资料,取名叫《岭上集市》,既有自己的记忆,也有采访耆旧的记录,现将其中关于古井集市的内容摘录如下:

古井集市与庙会有关系,每年正月初五,集市开张,叫“小开市”,正月初十,叫“大开市”,古井一年一度的庙会就在这一天。庙会很热闹,四乡八村的居民穿着过年的新衣服赶集,庙会的表演者穿红戴绿,忙着庙会的表演活动。他们有专门的班子,用竹杠抬着扎好的木椅,椅子上坐着天官、财神、武生、花旦,后面跟着两条龙:白龙和青龙。再后面跟着湖船花担,跳花鼓舞、打莲湘,锣鼓喧天,民乐齐奏。

表演队伍出发了,队伍从东头神庙、过寺庙,再沿老街一路向西,看热闹的围在队伍两边,到了一户门前,都要以鞭炮相迎,队伍边走边表演,欢呼声、喝彩声,响成一片,场面甚为壮观。据说参加表演的朱天福,跳骂官,演得活灵活现,演武生的苏德松能一个跟头从椅子上跳到地下,又一个跟头从地面翻到座椅上。当初杜和庆的龙头,詹国庆的龙尾,都耍得很有特色。庙会到解放后就没有了,但初十这天,古井的龙、湖船花担,却要从东头玩到西头。文革后就什么也没有了,仅剩的一条龙,龙布被古井炕坊拆掉盖小鸡了,因那是四旧。

古井过去的集市在老街上,长度不到一里,住着百把户人家,沿街家家开店、户户经商,招牌幌子各有特色,目不暇接。没有负责集镇的行政机关,由商会负责,商会负责人一般由乡贤或商界名流担任。

茶食店:曹姓“吉广森”茶食、刁姓“吉祥”茶食、李顺洲“顺祥”茶食、满瑞祥“东顺昌”茶食,这几家茶食店都是前店经营、后房生产模式,产品也丰富多彩,有大京果、小京果、京果粉、桃酥、麻饼、麻雀头、雪饺、花生糖、芝麻糖等,特别是古井大京果,清代就扬名西山,过路商客都要争相购买。

染坊:糜姓“庆茂恒”染坊和汪氏“汪聚泰”染坊。这两家染坊每家都有十几口大染缸,晒布的鹰架有十几米高。当时,陈集、谢集、月塘、金集、秦楠、天长等地的客商,从扬州买好白布,经古井就放在这两家染坊内,染成蓝、黑、红等色布,他们往往把白布卸下,再把染好的布拉回去卖,就这样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布店:王氏弟兄王庆文的“信隆号”和王庆章的“信源号”,还有吴姓“永和号”布庄。

药房:古井及周边地区,当时没有医院,看病配药都找各药房。当时在古井这条小街上,有三家药房比较出名,有詹氏“寿世堂”、吴氏“致和堂”以及赵德福老先生的“大生堂”药房,这些药房的主人都是世代中医,他们边为百姓治病,边开药方抓药,有时还行医出诊。三家药房各有特色,如赵家主中医内科,詹家主针灸、外科,看外疾,百姓对他们的医术及服务态度都赞口不绝。药房内往往都挂有写着“救死扶伤”、“妙手回春”、“悬壶济世”、“德高望重”等鎏金大字的匾额,年代有乾隆年的、道光年的、咸丰年的、同治年的、光绪年的等。

杂百货:古井街上经营杂货、南北货、全货百货的也有不少家,如邓家“致祥号”杂货南北货店,李家“祥圣号”五洋杂货店,杜家“中和号”全货百货店。

肉店:就一家,是许长礼的猪肉铺。

豆腐店:磨豆腐、做百页、卖豆浆的有两家,是李在昌家和经常富家。

烧饼油条店:有许德康、许德林弟兄俩,还有经常富家,他既卖豆腐、也卖豆浆、还卖烧饼油条,过路客商及居民到他家,一碗豆浆,加上烧饼、油条,一顿饭就解决了。

粮行:过去,粮食交易是由六陈行经营的,当初古井开六陈行的有陈仁广、陈仁友弟兄俩,再加上陈在朝、高法昌,共四家,他们的生意,西到安徽,东到扬州、上海,家家都有马车,负责粮食收购、转运。1953年,在高法昌的六陈行店面开办了公家的供销社和粮站,临街门市开供销社,有布店、百货、日杂三个门市,人员有仪征过来的陈金官、大仪过来的俞礼山、刘凤娣,还有古井人裴国山。后面大院是粮站,负责人是解放前曾担任古井乡乡长的杜省三先生,1956年粮站迁移到现在的地点,扩大了规模。

饭店:由于古井是个过路商客较多的集镇,因此集镇上开饭店、茶馆的人家也不少,一般规模不大,但可对客商提供简单的住宿与吃饭服务。往往开饭店的门口都有一个三架梁的小圈棚,供客商临时吃饭时栓牲口及放货物。古井街的东头老井旁,有谢家、王氏兄弟王大、王二开的三家饭店,中街有俞记茶馆、何记茶馆饭店,西头有邓记、杨记、李记三家饭店。

理发店:以前有四家理发店。扬州有个老裴,腿脚有点不方便,在古井开了一家“裴氏理发”,还有赵如奇、王怀礼、梁万兆三家理发店。老裴上世纪六十年代回扬州了,以后只剩梁万兆理发店,坚持时间最长,他还与从上海理发回来的李学源合伙,开了“新生理发店”。

铁匠铺:解放前,古井有两家铁匠铺,在古井老井旁的是袁记铁匠铺,袁家从甘泉搬来古井,清咸丰年间就来古井打铁了,1957年袁家参加农具厂,至今他的儿子袁井奎仍在古井打铁,这也是古井最后的打铁人了。古井西头大塘小广场边,有清代时从扬州东关街搬来古井打铁的孙家,手艺也不错,孙家于60年代又搬回扬州了。

裁缝店:裁缝做得较好的有王氏裁缝店,主人为王志春。还有开染坊的汪国因的女红,他的腿不太方便,但手艺很好,以前一般人家的女主人都会缝制衣服,裁缝做的是较时尚的或是嫁衣,工具是针、线、尺杆和一把烧木炭的熨斗,一般上门做,主家管吃,工钱也不高。

皮匠:老潘是中心村邱庄人,他在杜家的店旁边摆了个皮匠摊。还有一个老皮匠是陈营的殷元顺,他在李家的杂货店堂边设摊做手艺,这两个皮匠一直做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年老了,才不做。

补锅:於家,除了补锅,还补碗。

木匠:王家,专给人家建房做木制家具、用具。

画坊:自清朝以来,古井就有一家在西山小有名气的画坊,由李氏家族世代经营,传到李春安已是第五代了。李春安,字少卿,生于光绪二十年(1894),逝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他是西山有名的画匠,会扎纸、扎灯、扎龙、画龙、扎花担、扎湖船,还精于绘画,特别是绘制佛像,还会裱画,不但在古井本地做,还经常去扬州、镇江一带接活。李春安逝世后,由其弟李春贵和女儿李明珍传承李氏扎纸,他们的刀工、剪工、画工、刻工、扎工,都得到李春安真传,特别是他女儿李明珍,十三岁便能独立扎纸。解放后,由于破除迷信,扎纸行业日益萧条,他们也各自改行,直到改革开放后,年迈的李春贵又重操旧业,一直扎到81岁。

邮政代办所:清朝时,古井就有邮政代办所,民国时邮政代办所就设在开中药房的赵德福老先生家,信件由扬州邮差负责传递,那时,写信只要写上“扬州西山古井寺某某庄某某人收”就可以送达。解放后,古井划归仪征,赵家仍是代办所,在他家门口多了一个仪征的邮政信箱,每天按时开启。1956年设置了专业邮筒,一切信函由邮局办理,代办所撤销。

米厂:1946年,杨寿人陈布洲先生在古井开办了同丰米厂,用的是大型蒸汽机做动力,两个大飞轮,一只烧大糠的锅炉,机器一开,方圆五里路都会听到那“突、突、突”的声音。解放后先改为公私合营,后改为“国营古井油米厂”,蒸汽机换成了从荷兰进口的大型柴油机,设备改成自动化,专门加工出口大米,名噪一时。

解放前,古井的交通很不发达,西山之路虽可远行,但只能走马车、驴车,通行刘集、大仪的小路,连独轮车都推不起来。刚解放那会儿,古井划归仪征,从古井到仪征没有一条公路,古井人到仪征办事要跑五、六十里小路,就连当时的蔡为国县长来古井,也是赤脚穿草鞋,跑了几十里山路。

笔者注:经查仪征市委组织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仪征市组织史资料》和仪征市志编委会《仪征市志》,1955年4月17日,仪征县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籍贯为江苏建湖的蔡为国当选为仪征县县长,任职时间为1955年4月-1956年12月,1956年12月25日召开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蔡为国再次当选县长,1956年12月任职,到1957年9月由高鹏飞接替。

解放后,开展对私改造,古井的个体商业几乎全部消失,公家逐渐建起了车站、粮站、供销社、信用社等。改革开放后,个体工商业又逐步发展起来,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乡政府在老街的西侧建设了新街,两边都是两三层的楼房,楼下全是店铺。老街的商业留在了记忆之中,新街则体现了现在古井的集市风貌。

丝网印刷

化工设计通讯期刊

网站优化你只需要做好这五步便可轻松出效果

相关推荐
摩托车电器线路维修摩托车档位维修接线方法

接摩托车档位线方法和步骤第一,首先我们从摩托车上找到从发动机出来的五根档位线。赵志鹏修摩托档位第二,我们找到摩托车正极接...[详细]

潮流饰家2025.07.16
起名显起一个叠字四字名字清新独特婉约风雅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让孩子名字更加独特,很多父母也喜欢给孩子起一个四字名字,并且这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趋势了,我们所熟知的易...[详细]

潮流饰家2025.07.16
维修回收旧电器废旧家电回收难如何破解来看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随后,商务部等多部门相继出台《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详细]

潮流饰家2025.07.16
晋忠起名新生婴儿取名2019新生宝宝名字

新生婴儿取名2019 新生宝宝名字大全一、给婴儿起名思路给婴儿起名,有以下几种思路可循。1、出生地。这在曾经是最流行的起名方法之...[详细]

潮流饰家2025.07.16
梁平汽车电器维修12345接诉即办这些事

这些事解决了市民来电反映:位于梁平区荫平镇柳荫社区13组66号的天然气管道被当地修路施工队挖断,导致天然气无法使用。梁平区荫平...[详细]

潮流饰家2025.07.16
起名带鸿运传统文化姓名是有哪些讲究中华文

传统文化第一集:姓名的五格与三财。关于姓名学的基础知识与姓名的数理。取一个好名不仅要讲究文化内涵,还要讲究五格数理。在姓...[详细]

潮流饰家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