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氏起名社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苗哥桓台苗氏家
前些年的热播剧《大染坊》讲述了讨饭娃陈六子的发迹史。剧中有一位被陈六子尊为“苗哥”的粮食大王苗瀚生。这位“苗哥”当然是艺术虚构,不过这个艺术虚构确实有其历史原型。只是“苗哥”并非一个人,而是由苗世厚(1855—1919)、苗世远(1871—1941)、苗世德(1891—1958)、苗世循(1904—1966)堂兄弟四人协力打造一度与上海荣氏齐名的桓台苗氏家族。
苗氏兄弟的曾祖叫苗启英,祖父辈有兄弟二人,兄长苗允澄,弟弟苗允现。从曾祖算起,苗氏三代务农。分家的时候,两家各分得薄田两亩。
到了苗世厚这一代,长房有苗世忠、苗世厚、苗世远等五兄弟,称为“大苗家”;二房有苗世恭、苗世德、苗世循三人,称为“小苗家”。
苗家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苗世厚。
苗世厚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因为家道贫寒被迫辍学。他的父亲身体不好,全家上下都靠大哥世忠一个人支撑。苗世厚退了学,一边帮着大哥干农活,一边领着小弟弟世远走街串巷卖面食贴补家用。
不久,苗世厚用攒下的钱买了两辆手推车。趁着农闲,他和哥哥一起在老家索镇与淄川之间贩煤。这期间,索镇一位大油坊主荣仲森看着兄弟二人本分厚道,就请他们代销食油。从此兄弟二人穿村过店专门卖油,从中获得了不少利润。
1883年,苗家兄弟用多年积攒下来的3500吊钱在索镇开了一家油店,由大哥世忠打理。苗世厚用剩下的钱买了一辆牛车,干起了代客运输的生意。又过了几年,苗世厚掏钱给十多岁的小弟苗世远买了一头毛驴,让他跟着自己一起赶脚。1888年,桓台一带发生地震接着闹起灾荒,粮价陡涨。兄弟二人不辞辛苦,从丰收的鲁南地区日夜兼程贩运粮食,足足挣了一大笔。
1891年,苗世忠去世,苗世厚接手油店生意。他一改大哥谨小慎微的营销方式,主动上门拉拢客源,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利润就超过了哥哥经营八年的10倍。
大油坊主荣仲森看中了苗世厚的经商头脑,主动提出两家合办炼油坊,取名“恒聚”。恒聚油坊名义上荣仲森任经理,实际业务由苗世厚主持。果然苗世厚经营有方,不过几年时间,两家各分得红利一千两银子。
1899年,为了进军济南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苗世厚与郑金声、杨育轩合伙在济南北的泺口合伙开办了“恭聚和”粮栈。
郑金声原本是山东督军署的官员,后来弃官从商,他在济南官场上颇有门路。有了郑金声的帮衬,恭聚和在苗世厚、苗世远兄弟悉心经营下,六年间赢利七千两白银。
1906年,苗家在索镇的合伙人荣仲森来济南做客。他看到粮栈远比油坊的利润大,便向苗世厚提出参股。苗世厚正打算把买卖做大,他们一拍即合,在泺口开设了第二家粮栈“恒聚和”。当年骑着毛驴赶脚的苗世远出任经理。
苗家将两家店铺妥善分工,恒聚和以收粮为主,恭聚和以销售为主。由于经营方式活络,到了1909年底结算时,恭聚和每股赢利三千两银子,恒聚和每股赢利二千两银子,苗氏一家独得五千两。
次年,苗氏兄弟拿着这笔红利在泺口独资开办了“公聚和”粮栈。
这段时间以来,胶济、津浦铁路相继通车。苗世厚敏锐地觉察到商机,在济南西站附近购置地皮,开办“恒聚成”粮栈。这笔投资为苗家事业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由于政局不稳,几位合伙人纷纷撤资,退出粮食市场。苗世厚独力支撑,被迫收缩战线,放弃泺口的生意,全力经营济南恒聚成。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粮油出口量激增,粮食生意的黄金时代来临,苗世厚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恒聚成粮栈提前占据了车站有利地形,沿着铁路线开设三十多家代售处自运自销,迅速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商业链。经过数年奋斗,恒聚成逐渐成为济南粮栈业的龙头老大。尤其花生米一项,恒聚成不开价,别家粮栈就无法成交。粗略估算,苗家这几年的获利至少在10万元左右。
1910年,“小苗家”十八岁的苗世德经叔伯哥哥苗世厚介绍来到济南公聚祥粮栈当伙计。他在粮栈里买菜做饭、斟茶倒水,扛大包扫厕所,闷头一干就是两年。经过两年的磨炼,任劳任怨的小堂弟终于得到了堂兄的认可,苗世厚出面向公聚祥粮栈经理提出让世德学习经营管理。苗世德聪明好学,手脚勤快,很快得到经理的信任,开始独当一面了。
1915年,苗世德被泰华粮栈聘请为副经理。经理王冠东做了甩手掌柜,一切事务均由苗世德做主。苗世德上来就是大手笔,与一批东北粮商合作大豆生意,一举成为山东地面大豆生意的领军人物。1919年泰华停业,苗世德分得红利2000银元。
苗世德拿着这笔分红与王冠东再度合作,开设“同聚长”粮栈。他凭借与东北粮商的老关系,进一步垄断了山东的大豆、高粱生意。几年之内,“同聚长”便与大苗家的恒聚成并驾齐驱,成为济南五大粮栈之一。
苗世德不但生意做得好,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出资办报办学。五四期间他还担任山东商界代表,大大提高了苗家的社会影响力。
1921年,苗世远、苗世德兄弟与王冠东等人合资创办了成丰面粉厂。苗世远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苗世德任董事兼经理,苗家开始由商业向工业转型。
“庆丰”是抗战之前济南规模最大的面粉厂,它的“梅蝠双鹿”牌不但是国内知名品牌,而且远销国外。从1922年投产到1937年抗战爆发,庆丰面粉厂每年盈利都在10万以上。1934年最为鼎盛,盈利高达50多万。
1920年,靳云鹏、王占元、张宗昌几位政客军阀出资130多万建成当时山东省规模最大、设备最新的民安面粉厂。这些大佬吃喝嫖赌没问题,经营企业却是一塌糊涂。不到十年,老本赔光了,还欠下银行6万多贷款。1929年,被迫宣布倒闭。
苗世远抓住“民安”负债倒闭的机会,买通银行一再压价,以50万的价格连同地皮、厂房、设备、仓库一并买走。对设备稍加修整,改名“成记”即投入生产。年底结算,八个月赢利4万元。
1932年6月,大小苗再度联手,以股份制形式设立“济南成通纺织有限公司”。苗世远出任董事长,苗世循担任经理兼总工程师。“成通”采用了英国最先进设备,开工时招聘工人多达600余人。1935年,何梅协定签订,日寇进一步控制华北经济,大批中国纱厂被日企打压倒闭。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凭借苗世循经营有方,成通仍旧获利10万有余。
随着日寇步步紧逼,华北局势益发紧张。苗氏兄弟深谋远虑,决定拿出一部分资金前往西安建厂。1935年,苗氏兄弟共同出资100万银元在西安建立庆丰面粉厂。两年后,庆丰分厂扩建为西安最大的面粉厂。
1937年12月,日寇占领济南。次年2月,庆丰、成记两家面粉厂以及成通纱厂全部被日寇“军管”。所谓“军管”其实就是端着刺刀明抢。1942年,在伪华北政务委员会逼迫下,苗氏企业又进行了“中日合办”。“合办”以后,苗家不但没拿到一分红利,还被日寇汉奸趁机敲了一大笔竹杠。
抗战八年,苗家的损失难以计数。
好容易熬到了抗战胜利,国民政府山东田赋粮食管理处强行“接管”企业,直到1947年8月,经过多方斡旋,这几家工厂才回到苗家手中。然而好景不长,1948年9月解放济南战役中,成丰面粉厂遭到国民党残兵的轰炸,全套设备以及数吨面粉化为灰烬。
济南解放前夕,王扶九(王冠东之子)等大股东企图将设备迁往台湾。苗氏兄弟竭力反对,最终掏出黄金把王扶九等人的股本全部买下,这才保住了成通纱厂和成记面粉厂。
新中国成立后,成通、成记顺利进行了公私合营。当时的苗氏掌门人苗世循作为爱国商人、红色资本家受到新中国政府的特殊礼遇,一度担任山东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委员等重要职务。
苗世循
从苗世厚牵着苗世远的手走街串巷卖面食算起,短短几十年间,苗氏兄弟演绎了一段经典的商界传奇。
-
松下v180充电器维修小宝评测丨20款美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想要打造美美的发型,又懒得去找Tony老师,现如今,爱美的小仙女们几乎人手一台美发直发器。市面上的美发直发器...[详细]
家居优品2025.07.16
-
南京维修家用电器包括哪些南京家电维修空调
全国连锁 技术专业、服务贴心、接单及时、上门准时的智能家电一站式全屋清洗/维修服务机构,目前已服务南京300多个小区,50000多户业...[详细]
家居优品2025.07.16
-
莲雾园起名泉州老城里那两树百年红风铃
最近,雷雨是每日午后准时来报到的。雨后,如果您在清源山脚下的少林寺漫步,会发现大殿右侧的山坡上,十几棵大树上结满了莲雾。...[详细]
家居优品2025.07.16
-
榴莲料理起名怎么起名美食传说二关于榴莲的
榴莲,常常因其独特的气味备受争议,喜欢的人甘之如饴,不喜欢的人避之不及,但你知道吗?在榴莲的背后,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哟据...[详细]
家居优品2025.07.16
-
劲起名新生儿取名300个精选诗词歌赋中的
中国人为宝宝取名字,讲究朗朗上口、寓意深远。取一个好名字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多家长朋友卯足了劲,对取的名字仍然不满意。其...[详细]
家居优品2025.07.16
-
维修电脑家用电器工具电脑维修的八大神器
不管你是刚入门的小白,或者是风雨多年的老鸟,干电脑维修工作都少不了下面的八大神器。1、螺丝刀,重要指数★★★★★十字花螺丝...[详细]
家居优品2025.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