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史起名字识浅临深我对古久黎史几个问题的

来源:爱答装修知识 发布时间:2025-07-16

一、西伯戡黎事件

将其列为第一,一是因为 发生在信史阶段,有大量经典文献记载评述,如《尚书》《史记》《竹书纪年》《皇王大纪》和《耆夜》等等,有史为证;二是我认为它是上启黎国源头,下续黎氏源流,是黎氏人文起源的重要线索之一。该事件争论的焦点还是那几个:a. 周文王是否戡过黎?b. 戡黎究竟有几次?c. 商时有两个黎国,周戡的是哪一个?其余为黎的国都在何地,国君姓什么等。

我在2017年曾不知轻重写过一篇拙文,《古黎国神秘的面纱在一点点掀开》,现在来看,除了当时黎的国都有误以及戡黎时间不准确外,其他大致还是符合史实的,即文王父子都戡过黎,确有两次戡黎。区别仅为,文王的“戡”,义作打败或战胜解;而武王之“戡”,则是剿灭并占领。

据宋代胡宏《皇王大纪》记载,文王羑里获釋并享专征权后,又活七年办了七件大事,其中伐黎约在四至五年?文王委任的伐黎主将叫南宫适(读括,系文王四友之一。身历文、武、成、康四朝,封爵曾侯,国号随,在今湖北随县,是前些年曾侯乙墓出土轰动世界的曾侯编钟之随国始君,也是曾姓的得姓始祖)。第一次戡黎虽争议很大,但规模和动静并不大,南宫乘黎不备,以长途奔袭一举攻下黎国都城,并俘虏黎国及前来救援的邘国国君,然处置方式却出人意料,很有讲究:“迁邘侯于翟,免黎侯归国自省”。伐黎已经进入商王畿,这样重大的行动及处置肯定是文王的决策,符合周翦商的大政方针 ,即随着双方实力的消长,有意识对商纣进行军事试探及实战演习,以敲山震虎。(倒是祖伊读懂了文王发出的翦商信号,急忙赶回朝歌劝谏,纣王不纳)。对黎则取策反策略,意图建立灭商统一战线(因黎国所处战略位置太重要!)由于黎君是商汤子姓后裔,终究摆不脱与宗主国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于是武王在伐商前三年?派毕公高父子率大军再次戡黎。二次戡黎事关灭商成败,故以剿灭并长期占领黎地为目的了。战争之残酷惨烈可想而知,古籍描写:周军所过之处,血流飘杵!黎国军民虽经浴血抗争,终因双方国力不在一个层级,实力悬殊之下,黎国全境(除潞国疆土外)被占领,存世六百年余年的商代黎国被周戡灭。两次戡黎地望均在古上党,国都在今长治西南的羊头岭。从南宫一次奇袭便轻易攻下都城,和邘国来援的路线、距离,以及当地府县志记载可佐证以上情况。至于戡黎的时间,因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的时间不确切,故两次戡黎的时间亦不会准确。

二,黎氏起源及源流

根据西伯戡黎发掘的众多史料,黎氏氏族的人文起源已经前推到了神农氏农耕文明时期;黎国作为华夏部落最早建立的上古所国“伊耆国”,建国时间已上溯到炎帝时代。如果说人类四大文明今天唯有华夏文明硕果仅存,那么,与悠久华夏文明同生共长、从未缺席的黎氏文明,其探索与发现,也便具有了人类起源发展的重要而深远意义!

由于黎史太过古老及现有史料的极度匮乏,更主要是华夏文明史严重的断代现象。,目前黎氏文明探讨领域,许多问题尚未解释清楚,只有等待今后的考古发现来逐步解答、纠错并作出定论。在《黎氏探源之我见》一文中,我引用若干经典文献,对黎氏的起源与来源作了初步论证,隐忧的是,偌多经典记载的黎氏由来,大多建立在“耆黎通假”基点上,倘若这个基础理论不成立或站不住,不仅黎史要改写,甚至华夏历史都得改写。

近年来,随着黎史研究的深入,百度对黎氏的解读也丰富起来,比如黎氏的源流,其列出四条:一是出自黎国的后裔;二是出自帝尧的后裔;三是九黎的后裔;四是少数民族改姓,大抵是不错的。当然还有其它渠道获得姓氏的,如春秋齐国大夫黎弥(鉏)以封邑为氏,有以父祖名字或官职取姓的,或有君主賜姓的,还有奴隶得姓的等等。但都形不成规模和主流,黎氏主要源流还是上面这四种来源。此问题因本族认同度较高,就不狗尾续貂了。

三,黎氏得姓始祖冒昧谈

这是目前本族争论、分歧最大最激烈的问题。倘有怀疑或否定千余年来黎氏谱记和口口相传形成的得姓始祖如北正黎、祝融、黎阳、丰舒、祖伊这一串闪光的名字,用句不恰当的比喻,情景好比捅了马蜂窝!

我们都知道,姓氏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远古原始人类没有姓氏概念。上古商周时期,姓氏文化有了长足进展,但奴隶社会姓氏是国君和贵族专享的文明,奴隶们是不能有姓的; 而氏,连做梦都不配,那是要封地封国给王亲贵胄的!所谓裂土封侯吧。黎氏得姓主流系以国为姓,大多是在国难时逃亡中形成的。作一个形象比喻,如果说蒙古族是一个在马背上形成的民族,黎氏则是一个在不断迁徙中融合而成的氏族。商代上党黎国被戡灭,会诞生一部分以国为姓的早期黎氏;山东黎国在殷商中期被灭,也可能产生少部分的黎氏(因商时以国为姓不是宗法,而是自发);春秋时赤狄潞国侵占黎地也会有黎姓产生,而大量的、成规模的黎姓出现,应该是在春秋末期晋国吞并黎国之后,尤其是接踵而至的七国争霸的战国乱世,失国的黎民为躲避战乱,不断向东、向西、向南迁徙,山西黎氏应该在这一轮大迁徙中形成。可见,周封黎国确实是黎氏主流形成的源头或摇篮。那么,武王所封的黎国新君是谁之后呢?

我曾以《吕氏春秋.慎大览》记载的武王进朝歌,未下轿即封黄帝之后于铸,帝尧之后于黎,帝舜之后于陈为据,认为周封黎国国君是尧之后,姓伊祁氏,然而,古久的黎史实在是变幻莫测的迷宫!很快,新的资料出现便颠复了我的认知。

周朝建立初期,为维护巩固统治,采取“封邦建国”办法即封建制,武王和周公先后分封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国有53个;分封对象一是宗室,二是功臣,三是贵族;诸侯国君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71个诸侯国中,封公爵的只有七个:蓟,焦,祝,陈,杞,宋,虢。除虢国是文王之弟虢仲系推恩封公外,其余六个都是托祖宗先帝之福。蓟国始君是黄帝之后,姓姬氏,封地在今北京;焦国始君是炎帝神农之后,姓伊耆氏,封地在今山东嘉祥;祝国始君是帝尧之后,姓伊祁氏,封地在今山东长清一带(另一版本是尧后裔封在蓟,黄帝后裔封在祝)。其余陈国是舜之后,杞国是夏之后,宋国是汤之后。陈、杞、宋、虢四国因封地没有变动且与本文主题无涉不表,这里只谈蓟、祝、焦三国。

首先,武王未下轿便封三帝之

后是史实并且兑现,但封地却有调整变化。暂不管黄帝还是尧帝之后谁封在蓟与祝,蓟国在春秋中叶已被燕国灭国;差不多同期,祝国也被齐国所灭,祝之君民以国为姓,改姓祝氏,尧裔祁姓始君便成了祝姓得姓始祖。其次再说焦国,据巜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因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炎帝)伊耆氏之后于焦。焦地又有二说,一在河南陕县今之三门峡,另一在今山东嘉祥。后考证河南之焦国君主系周之宗室,姓姬;山东焦国国君姓姜,才是神农伊耆氏后裔。焦国约在春秋中叶前被鲁国合并,君民以国为姓改姓焦氏,于是姜姓焦国始君也就成为焦姓之得姓始祖,伊耆氏便自此从历史长河里消失了!

那末,分封到黎地的黎国始君到底是谁呢?为什么一沾上黎,情况就变得复杂迷离?欲解此谜,还须 回到西伯戡黎,商代黎国是武王灭商前三年派毕公高父子剿灭的,据清华简《耆夜》透出的信息,黎被灭后,毕公高回朝复命(行饮至礼,我理解为一边去宗祠禀告列祖列宗,一边胡吃海喝庆贺胜利),留长子毕伯(不是爵位,而是伯、仲、叔、季排行)率军驻扎黎地,其目的是待武王伐商时,一南一北两路夹击,形成钳形攻势,遮断商军北退后路。这该是文王生前与吕尚制订的翦商战略部署。殊不知牧野一战,十七万(不可能70万,周军一共才4.5万)奴隶阵前倒戈,武王一天便打进朝歌,纣王鹿台自焚。胜利来得太快,快得估计连北边军队尚未出动,灭商战争就结束了。目下虽无确切史料证明是谁被封在黎地为黎君,但随着地下地上资料的不断发现,诸多方家认识在逐步趋同,并逐渐形成共识,即灭黎主将毕公高长子毕伯(楷伯)在武王灭商后被封侯爵,成为新黎国始君,其地望就在今山西黎城。《左传•宣公十五年》所述“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返”中的黎侯,便是黎国始君的后裔;黎城出土的晚期西周大墓中的黎侯,亦是周封黎国始君毕伯(楷侯)之后,即西周黎国是一脉相承关系。论证这事得需大费周章,暇以时日当与《黎氏京兆堂发微》一并探究。这里谈几点浅识。

(一)上边不计篇幅列出周封七个公国,炎帝伊耆氏和尧帝伊祁氏之后均已改封别地,且都封为公爵,按五等封爵只有先王嫡系后裔方能封公的硬件指标,黎国是子姓商汤之诸侯国(公爵已由商嫡系微子启的宋国继承),按级别只能封侯爵,这已表明炎、尧帝之后不可能封为黎侯的原因,间接证明了周封黎国始君级别只是侯爵,大概率是毕公高之后。

(二)毕公高之显赫地位和功绩。毕公高是周初仅次于周公(旦)、召公(奭)受重用的宗室第三人,一生辅佐文、武、成、康四朝,晚年与召公同为成王的托孤(康王)重臣。武王灭商进朝歌,周公左执大鉞,毕公右执小钺;康王登天子位作《康王之诰》时,召公引领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引领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其地位之重可见一斑。周、召、毕在中央贵为三公,周公长子伯禽代父封鲁国为侯,召公一子封侯燕国,毕公长子在其征服的黎国封侯亦顺理成章。事实上灭黎后毕伯一直率军驻在黎地(至少到周公征东胜利回朝,九年未动),无论从商灭后之态势,宗室之亲疏,还是灭黎之功绩,武王都不能不封其为黎侯。

(三)出土文物有铭为证。目前发见西周出土文物有黎器18件,其中一献簋铭文记载楷伯觐见周王时情形,觐见必定是期待周王室早日下达封侯册命,用今话说就是跑官去了。其实黎城出土的青铜器本是至今最权威的证据,由于楷字解释似嫌单薄,引起一些质疑,试以百度之解读为例:“诸家考释铭文其中有三个金文,当隶定为榜、槽,释为楷,与黎相通,楷侯即黎侯。”是否有点生硬味道!即使不懂古文字的,查字典左木旁上虎头的櫨(栌)、樝(楂)、櫖(思)等能否也释为楷?因西周黎国几乎不见于传世文献,其相关信息端赖已出土的考古资料,前面耆与黎通假,这里楷与黎相通?显见大都是专家的话语权。孤证不立,疑义相与析,故有疑问也属正常。相信今后考古新发现会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的。我以为,包括黎氏得姓始祖等问题,都暂不作定论为宜,时间推移会解决一切的。

常说,理论是正确的,现实是骨感的!西周所封的黎侯即黎国始君为毕伯,姓姬,根据上述,即应是黎氏之得姓始祖,多年信奉的始祖被否定,就象信仰被抽空一样,这个弯子大多一时恐难转寰。凭直觉我已然感受到许多族胞愤怒激昂的面容和嘘声!不得不冒众怒直抒己见。此前黎氏不少地方和族人皆以北正黎为得姓始祖,在下亦然。但深耕黎史,北正为颛顼高阳氏支,因诛九黎不尽被帝喾赐死,仅传下司马和程氏二姓;其弟吴回接任火正职务(即祝融),传下八姓也没有黎氏;即使北正子孙以父祖名字取姓,终归是个别现象,形不成主流,上升不了黎氏得姓始祖。再说黎阳,作为人名,迄今史书无记载,无出处;作为地名,其得名实沾黎姓之光,受益于春秋时赤潞迫逐,庄公寓卫事件。庄公寄寓之卫地,就是今天的河南浚县,当时尚无地名,只因庄公寓此,不思复国,加上诗经《式微》渲染与不径而传,遂出名了,山(大伾山)更为黎山,水亦称黎水,汉高祖初始置县,取山之名,水之阳,起名黎阳。不禁想起前些年某公发表一文,断言西伯戡黎之地望在黎阳,叹其不研历史且不明地理!浚县在朝歌的东北方,周灭黎从西向东,会千里迢迢绕过商都去戡一个彼时尚无黎阳地名、亦无黎人居住的几户人家小村落!有此份闲情逸致,何若先拿下商都再说。至于丰舒和祖伊,以前已有论证,目下尚无新的史料纠错,就不浪费时间了。可惜了丰舒,有才有略,与毕伯还是姬周一家至亲,不期遇到姬姓晋国荀林父,否则也当得下黎姓始祖。对此尚纠结的宗亲只要能理解,那是个弱肉强食,成王败寇丛林时代,生产力极端低下,剩余产品极少,各部落、部族为了生存并延续种族,须无所不用其极!地总是那块地,不生也不长;人却是贪欲的,谁不想座庙堂享美嚥。胜者为王,赢家通吃,历史从来是胜者书写的!翻开先秦数千年上古史,都是一家人一家族在折腾、窝里斗。周之姬黎,商之子黎,尧之祁黎,皆为帝喾高辛氏一支,与颛顼高阳氏支均统合在中华人文初祖黄帝名下。有何区别?支庶而已,枝叶而已。有甚遗憾!姬姓黎氏,国姓正宗;千秋显赫,万世光荣。这正是:

数千年贵胄传承繁衍昌盛;二百万吾黎不负炎黄子孙。

贵州黎胜奇

2019年岁未 贵阳

外链优化怎样合理的处理垃圾链接

营销型手机网站建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品牌研究杂志社

产业创新研究杂志社

相关推荐
松下v180充电器维修小宝评测丨20款美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想要打造美美的发型,又懒得去找Tony老师,现如今,爱美的小仙女们几乎人手一台美发直发器。市面上的美发直发器...[详细]

家居优品2025.07.16
南京维修家用电器包括哪些南京家电维修空调

全国连锁 技术专业、服务贴心、接单及时、上门准时的智能家电一站式全屋清洗/维修服务机构,目前已服务南京300多个小区,50000多户业...[详细]

家居优品2025.07.16
莲雾园起名泉州老城里那两树百年红风铃

最近,雷雨是每日午后准时来报到的。雨后,如果您在清源山脚下的少林寺漫步,会发现大殿右侧的山坡上,十几棵大树上结满了莲雾。...[详细]

家居优品2025.07.16
榴莲料理起名怎么起名美食传说二关于榴莲的

榴莲,常常因其独特的气味备受争议,喜欢的人甘之如饴,不喜欢的人避之不及,但你知道吗?在榴莲的背后,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哟据...[详细]

家居优品2025.07.16
劲起名新生儿取名300个精选诗词歌赋中的

中国人为宝宝取名字,讲究朗朗上口、寓意深远。取一个好名字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多家长朋友卯足了劲,对取的名字仍然不满意。其...[详细]

家居优品2025.07.16
维修电脑家用电器工具电脑维修的八大神器

不管你是刚入门的小白,或者是风雨多年的老鸟,干电脑维修工作都少不了下面的八大神器。1、螺丝刀,重要指数★★★★★十字花螺丝...[详细]

家居优品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