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电器小冰箱维修新兴街往事

来源:爱答装修知识 发布时间:2025-07-16

#青春回忆杀#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汕头的城市灵魂,老一辈的汕头人都知道,就是“五脚砌”。 “五脚砌”是华侨文化在汕头埠的实物展示,是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它积淀了老汕头埠人的生活和文化,承载着许多美好的记忆。被汕头埠人称为“五脚砌”的,就是曾经遍布老汕头埠的旧骑楼。作为百年老街的新兴路,其所具有的“五脚砌”,也是鮀城特色骑楼建筑规模较大的地方之一。

“五脚砌”一词是马来语“五英尺”的潮语译音。当时,马来西亚的宗主国英国政府规定:马来西亚城市的临街商住楼的底层必须空出五英尺宽的地方作为人行步道,这样就形成建筑物前面的骑楼结构,马来西亚人以“五英尺”代称人行步道。我国以前“五脚砌”的建筑模式,就是从东南亚国家模仿来的,特指骑楼下的人行步道。

如今,当小公园开埠区的骑楼群被完美保育下来的时候,繁华落幕的新兴街骑楼群已仅剩一整排儿,而且已经破败不堪。这段熟悉的骑楼老街,在共和路正对着的同庆里右侧,一间门店连着一间门店,一列儿并排,跨越四德街、一德街,终止于爱华街。其间,63号的店铺是名重一时的老铺号“和成”,往右,随着门牌号的增加,有“容容”发屋、“盛兴阁”古董店、“新兴”服装店,还有米粉、干饺、干面、炒糕粿等小食店。往日,这种上楼下廊的“五脚砌”,店铺鳞次而列,百货杂陈,人流熙来攘往,颇有一种很平民化的亲和力,令往来的市民感到十分便利。由于楼房的陈旧和马路的不断翻新,这里的“五脚砌”反倒较之大马路低了一截。 “五脚砌”是人性化的公共设施,造福于过往大众。潮汕春夏两季多雨,往往是大晴天里风雨来得骤,出门在外未带雨具,路过“五脚砌”时,自然大可不必慌张,跑上“五脚砌”就躲过了“风时雨”。赤日炎炎的三伏天,上街出行,有了骑楼的马路,“五脚砌”还能挡住酷暑热浪。几十年过去了,汕头新建的楼房极少有“五脚砌”,让人不免有些留恋它。然而,如今新兴街的这些所剩骑楼,垮塌的塌了,不垮的,即使下廊还可以开店经营,上楼却不大可以住人了。走进早已不见“和成”招牌”的63号,橱柜里零零落落摆放着一些电器配件,主人是八九十岁的大哥大嫂,大哥的耳朵不好使,大嫂的眼睛不好使,弟妹儿孙早就走出去了,他们老公婆还是舍不得离开。门面虽还开着,可是他们的心思根本就不在乎经营。走进里头,见到了新兴街唯一的一口水井,井水依然清澈透底。这里的地势并不低,1969年的7.28强台风,赶上涨大潮,这口水井还是被海水湮没了。水井的周围,给人一派颓废的感觉。本来有一棵枇杷树,开花时满院飘香,结果时满树累累,可惜因为长的虫子太多,刚刚被锯掉,使院墙内更乏生气。一墙之隔的院子外,尚待改建的古旧房子和废墟连成一片,同样给人一种遭逢不偶的感觉。

对于在新兴街长大的一代人,我们对于新兴街的骑楼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家正对着共和路丁字路口的电器店,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就已经开设,“和成”的铺号可是名闻遐迩,每逢拉开木扇门开铺,摆放在柜台上那台老式留声机的深红色大喇叭特别显眼。个把世纪前的冰箱,都是氨气加煤油灯制冷的,每逢外国轮船来到汕头港装卸货物,都要“和成”的主人上船维修,而且还非他们不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汕头哪儿开个大会,也得向“和成”租借扩音喇叭。“和成”的一个小小门店养活了一家十多口人。直到1957年公私合营,郑家三兄弟加入了超声电子的行列才关闭。数着递増的门牌号,隔着一个烫发店,有着一家单车修理店,那时候的印象中,有部单车就如同现在有部宝马一样,骑单车的都会是邮递员,倘若谁家有辆单车,不是侨属也是侨眷。再往前走,就是一个庞然的百货品商店。紧邻的,又是一家很有气势的纺织品商店。隔着一条四德街,现已倒塌的废墟,就是当年的新兴餐室。这家餐室,就是汕头鼎鼎有名的“老徐炒粿”和“罗锦章牛肉丸”。再往前,相隔不远,有一家盲人守铺的糖专门市,大家都尊称这个盲人叫做“红毛叔”,他眼盲心慧,不仅凭声音识人八九不离十,而且用手触摸钱币,是丁是卯一点也不含糊。与盲人守铺隔着一德街的“五脚砌”里,还有一个在兜卖水果、杂货的光头老伯,被人起了个“阿卵”的花名。阿卵卖东西可说是童叟无欺,一分钱可以买两粒橄榄,还允许小手伸进玻璃瓶里挑大的。在新兴餐室正对面,也是一整排三层高的骑楼,跨越宏豫巷,一直连接到爱华街。骑楼老街下的“五脚砌”里,有一间中西合璧的药材店。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在骑楼未曾兴建时,这个药材店前“五脚砌”的地下,曾经拥有中国最早的沼气池。我国台湾省新竹县人罗国瑞曾在他这里的私宅内,建造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沼气池“国瑞天然瓦斯库”,供应全家煮饭、照明之用。这口沼气池不仅是中国最早,在世界上也可能是最早利用土办法建造的一口沼气池。药材店的隔邻,曾经有一所开办在骑楼上的袖珍小学,叫建基小学,后来并入大华小学了。隔着共和路口,骑楼下的“五脚砌”里面,有一个门面不小的脚屐铺,在没有出现人字拖鞋之前,脚屐铺的生意还是挺不错的。来到外马路口,又有相向的两座骑楼,东边的骑楼下廊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化工五金店,西边拐角处相连的骑楼,一个门面很大的糖专门市,隔着两三户人家和一个曾经的私家医院门诊,拐到外马路又连着一家钟表店。这些骑楼都是三层高,很整齐划一,可惜,随着时间推移,除了现存的这一列儿骑楼,其它的都已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中。过了爱华街,北面的东侧还有一幢骑楼,下廊就是煤炭铺,现在也拆建了。在煤炭铺的斜对面,一座三层高的小洋楼并不宽绰,依然是下廊上楼,时至今日仍然保留着。挨着小洋楼不远处,就是既有下廊又有上廊的新兴路小学旧校址。这座颇有气派的大楼,原先的主人是谁早已忘记,作家肖乾那部以汕头市为背景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梦之谷》中,故事的女主人公“大眼睛姑娘”,她的原型上世纪中期就在这个小学任教。小学的对面,过去是一个抽纱公司的大工场,与工场相邻不远的,是一个祠堂,叫做“林厝祠”,现在也都已旧貌换新颜了。

新兴街的这些骑楼都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产物。上世纪二十年代伊始,汕头埠与澄海县分治,设立市政厅,及后颁布的《汕头市暂行条例》,开始筹备城市改造,定下了拓宽马路,沿街房屋退缩,改建为骑楼的方针。当时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受到“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汕头埠引来了第一个华侨回国投资办实业热潮。据《侨史论丛》载,这一时期,在全市房屋建设总投资2100余万元(银元)中,华侨投资达930万元,投资者600余户。在不到10年的时间,便形成了在小公园开埠区的“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范围内这种底层可以开铺做生意,二层以上可以居住的骑楼群。沿街两边“五脚砌”里规模不大,排列整齐而又对目可视的店家,组成了鸡犬相闻,温馨而又热闹的市井空间。于是,触发了新兴街那些商户的兴致。他们发现有了“五脚砌”后,房屋虽然退缩了,但生意却反而比以前更好做。1927年,新兴街的商户联名上书市政厅,集体提出兴建骑楼街的申请,他们认为街道人烟稠密,户口繁多,扩建马路,损失过大,希望在60尺道路内两侧步道上,各建10尺骑楼,以安居室而荫路人。获得了允许,便建成了这片骑楼,一直保留了近一个世纪,至今还剩这一整片尚未拆除。

早期的新兴路称为新兴街,时至今日,我们这些生在新兴街,长在新兴街的人,仍习惯把新兴路称为新兴街,仿佛这样才显得亲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兴街中段这片骑楼非常热闹。宽敞的百货品商店里,鞋袜帽子,锅鼎瓢盆,什么都卖,甚至还摆出了“一分钱商品”的橱窗;琳琅满目的纺织品商店里,各式各样的布匹五颜六色。那时候买成衣的少,商店里几乎也没有成衣卖。社会上还流传着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进去的人多,购买的人少,毕竟,一人一年的供应量仅为丈三六,刚够做一套衣服。倘若有客买卖,售货员收到钱票与收款柜台的交接,就靠一根牵挂的铅线悬着的一个钱袋子,手一推,钱袋子从这一头溜到那一头,哗哗的响声好悦耳。白天,在百货品商店、纺织品商店或者药材门店的五脚砌下,总有炉窗粿、风吹饼、豆腐花、棉花糖、小糖人、草粿及至粿汁的小摊贩轮番摆设叫卖。对于我们这些孩子们来说,只要有一分钱,大部分摊档都可以光顾。一分钱可以买一碗草粿。那时,小孩子都有鬼心眼,小贩把盛好的草粿撒上粉糖,将敞口瓷碗递到手中时,总是慢慢旋着碗沿,将已化为糖水的糖份吮吸后,向摊主再要撒粉糖。二分钱可以买一碗豆腐花或者一碗粿汁。豆腐花是撒几层粉糖的,粿汁还有带肉。倘若裤袋里有了五分钱,还可以堂而皇之的走进新兴餐室,要上一碗牛肉丸粿条。这家餐室的牛肉丸美味,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据《汕头埠图说》记载:汕头牛肉丸,很早就有“一香二章”之说。罗锦章就是其中的二章之一,早先是新兴街的饮食摊档“茂成号”。老徐炒粿则以烹制精细而闻名。晚上,这一段骑楼前的马路上可就更加热闹。那些水果摊、烟贩等都摆上了马路,还有从渔民手中贩到渔获的小贩,摆卖的都是刚上水的新鲜货,不管是迪仔、黄雀还是佃鱼、巴浪,一斤也都是几分至一两毛钱,买的人熙熙嚷嚷,把整段马路都变成了一个墟市。“墟市”后面的“五脚砌”也十分热闹。邻里的大婶大嫂三五一群聚在一起,借着路灯,穿针引线绣花或织网,歌声、嬉笑声一阵阵飞起。老的少的就铺开凉席,席地而卧,你一言,我一语,侃大山,直到累了困了,闭上眼休憩。我们这些闲不住的孩子,则借着灯光,都在五脚砌下玩抓迷藏、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掷沙包、抓石子、翻花绳等等,在简单的快乐中度过了童年的时光。

新兴街早期门牌号是从外马路与新兴路交界处开始的,一直到中山路拐角处的林厝祠。后来,门牌号至少改动过三次。上世纪五十年代,外马路以南还是一片海滩地,栽种了不少抗风耐碱的木麻黄树。东边是原先亚细亚火油公司码头的水警区,伸出海面的码头经常锚泊着三两艘军舰。西边与联和里海旁相连的是一片凸凹不平的荒地,搭建有一些低矮的篷棚屋。到了六十年代,在没有机制蜂窝煤供应之前,住在新兴街一带的人,手做蜂窝煤时都在新兴路尾的海滩取泥,海湾里讨海的小舟也经常泊在这里与鱼贩成交。上世纪六十年代水警区搬到礐石后,亚细亚这一片土地才成为市委大院、迎宾馆等。现在的中医院,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才建成的。

新兴街就像小公园开埠区的老街一样,刻录着百载商埠的历史印记,也沉积着许多早年老市民的故事。岁月荏苒,时间无声。如今,当我们又来到老市区的新兴街,在几分萧条清冷的骑楼中,看到一列儿难得一见的门店,重温那些既熟悉而又遥远的“五脚砌”时,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唤起的都是乡愁,令心中有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这时才蓦然发觉,曾经幼稚的心境,如今就像这些饱经岁月,即将消蚀的“五脚砌”一样,无论感动、喜悦、惆怅、忧愁,都已写满了沧桑。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儿时的记忆,都有一段快乐的童年。在新兴街生活的那个童年,不可避免的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很难用一句话、一件事来概括那一个时代。不过,将童年形容是一幅画的话,画里就有我们多彩的生活;将童年形容是一首歌的话,歌里就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将童年形容是一个梦的话,梦里就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或许,这就是年已古稀的我们,今天最好的表达。

清洗世界期刊

通信电源技术编辑部

电脑校园电话

色彩杂志社

相关推荐
济南市哪里维修家用电器济南有个维修百事通

“我们小区的李师傅,是个热心肠,不管什么样的活找到他,他都有求必应。只要他一到家,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李师傅真不愧为‘百事...[详细]

家居知识2025.07.16
男孩起名起名带火的字男宝宝起名取名大气有

甲辰年出生的男宝宝起名取名:大气有涵养的男孩名字大全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希望能够给孩子取一个既大气又有涵养的...[详细]

家居知识2025.07.16
江西电器维修规格家电维修

尊敬的各位,我是家电维修师傅肖伟中,我对家电维修充满热情和兴趣。自从开始从事这个行业,我便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技能...[详细]

家居知识2025.07.16
刘老起名王熙凤哪有两个女儿多浑虫偏娶两个

王熙凤只有一个女儿,新校本(人文社,2021年第86次印刷)第27回却写道:“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并巧姐、大姐、香菱与...[详细]

家居知识2025.07.16
焦国起名明朝凤阳府下辖的五州十三县都是哪

凤阳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而兴盛。凤阳原为濠州钟离县下辖的一个地方,因在凤凰山之阳,所以取名凤阳,明洪武二年,改钟离县为中...[详细]

家居知识2025.07.16
明舒起名超赞小说推荐不看就就后悔系列

话不多说,进入正文1.秦秦晗看上一个刺青师,叫张郁青。帅得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行走的荷尔蒙。明撩暗恋蹦跶了小半年,人家压根没看...[详细]

家居知识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