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窍门口号致富有诀窍切忌喊大口号习总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苗寨。
孔铭英正在厨房掌勺。家里办了农家乐,一天要招待好几拨客人。她忙得不可开交,却又满脸笑容。
十八洞村曾经的破屋
曾经“山沟两岔穷圪垯,每天红薯包谷粑”,这里因山高路远、闭塞落后穷出了名。娶媳妇都是村里的老大难,找对象不敢对外说自己是十八洞村的。
如今,站在村口,抬头便见山峦叠嶂的村寨木楼相依、万瓦如鳞。
十八洞村村口 李茂君摄
家家户户挂着各种招牌,农家乐、民宿、小吃店、奶茶铺、酒坊等,伴随游客的喧嚣,一派热闹景象。
李茂君摄
一
在十八洞村,每家每户的厅堂都敞开大门,欢迎游客到家参观和拍照。厅堂里,家家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座谈时的照片。
那是2013年11月3日。一位村干部对记者回忆,总书记沿着土路在村寨里走了一圈,线路约800米,不长,却花了大半天时间上门探访。
一路上,总书记不断问起村里的民生情况、农民收入渠道,干部们回答说,大多靠外出务工,没有更多办法了。
最后一站,在一户人家的院子内,当天村子里的村民们都围坐过来。
面对身边父老乡亲,总书记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他对村民们说:“我们在抓扶贫的时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入村参观的大巴。李茂君摄
十八洞村人心里清楚,首倡之地,得有首倡之为,必须在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上率先探路。不到两个月,6名党员干部进驻十八洞村。
时任十八洞村第一书记的施金通回忆,进村后,他发现老百姓期望过高,有村民以为国家会给自己花不完的钱,直接问:每个人分多少钱?
扶贫先识贫,工作队最初拟了一份精准识贫的“四不评”:有商品房的不评、吃财政饭的不评、有车的不评、办企业开店的不评。
之后,“四不评”升级为更精准的“九不评”,如“有车不评”细化为:有大中型农业机械、轿车、中巴车的家庭不评。
半年时间,工作队摸索出一套精准识别贫困户的机制,十八洞村225户939人,识别出贫困户136户533人。
工作队给贫困人口登记入户,建档案卡,每一个都写清楚贫困原因、家庭现状、脱贫需求等,使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了精准到村、到户、到人,这为后来全国的精准识贫提供了样本。
精准选择产业后,十八洞村“五条腿走路”:
引来猕猴桃种植的国内顶级技术,种植猕猴桃1000亩;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养殖湘西黄牛、山羊1500头;发展工艺和十八洞村旅游产业;成立合作社发展苗绣产业;实施商品蔬菜等产业扶贫示范工程,建立农民合作社199个。2017年2月,不到4年,十八洞村成功脱贫出列。202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增长到18369元,是精准扶贫前的11倍。
十八洞村的店铺。龚丹韵摄
在十八洞村首提的精准扶贫方略,在全国实践中不断完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中国扶贫之路,进入以精准为特征的新阶段。
花垣县茶农。龚丹韵摄
二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上海对口扶贫点之一。喀斯特地貌的山并不蓄水,村民们世世代代缺乏水源,家家户户修了水窖积攒雨水,但“望天水”放久了,并不干净。
脱贫摘帽,首先得因地制宜,解决饮用水问题。
常用的电提水,平均每吨水使用成本超过10元。即便成功,后续很长时间,山区也用不起这么贵的水。那怎么办呢?上海的扶贫干部不断寻找针对性解决方案,发现了一项“黑科技”:自然能提水。
不用电,不用油,利用水的落差势能产生巨大能量,把水往高处送。这个方法特别适合务川县的特有地貌。
施工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比如天山村的自然能提水项目,300多根6米长、800斤重的粗管需运送上山。挖机开路,确保货车顺利过弯,货车身后还有吊车,一旦发现货车有滑坡迹象,立即牵引住它。如此3辆车的组合,花了20多天才把材料运上山。
设备安装更是难上加难。平地上简单的动作,到了山上一切都变得不再简单。300多根管子,一节节拼装。为了保障这么多工程车辆上山作业,另有2辆卡车专门负责运输柴油和汽油。
如今,溪水深流处,23米的水流势能,把水一口气输送到扬程700米的山顶。水,再从山顶缓缓流下,流向天山村的家家户户。
2019年年底,上海援助资金7700万元,整合当地水利投资,在云南和贵州先后落地33个自然能提水项目,帮助解决8.2万人生活用水、6.4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和1.5万头大牲畜、10万羽土鸡饲养用水。
每一届上海的扶贫干部,都对这项外表不起眼、背后吃苦多的工程情有独钟。它的美,是在村民们打开水龙头的刹那,流水哗哗。有人戏称,这是饮用水的“上海方案”。
三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2020年年末,几位云南省寻甸县的当地干部来到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交流多年来东西部协作扶贫的体会。
云贵高原,连片山区,往往也是深度贫困区。
有镇委书记回忆说,面对1.5万余贫困人口,他起初非常忐忑,扶贫工作怎么做,心里没底。这里有宝贵的农副产品资源,但因道路崎岖,什么好东西都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东西部协作扶贫,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要致富,先修路。“一条天路一个村”,寻甸县一个80多户人家的山村,因道路不通,长年与世隔绝。环境艰苦,资金艰难,群众起初也不配合,不想改变。第一步的难度之高,就超乎想象。
扶贫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要改变村里的命运,改变子孙后代的命运。渐渐地,老百姓想通了,全村所有人、马、骡子集中起来,大家绑着安全绳爆破开路……如今,一条挂壁公路通到山下,这是用愚公移山精神开出的脱贫之路。
寻甸县特产丰富,有魔芋、松茸、松露、苗鸡,有海拔千米以上的苦荞、入口甘甜的六哨矿泉水。在东西部协作扶贫政策之下,企业对口帮扶,这些农特产品进入上海市场,出现在超市、电商平台和各种展销会上,广受欢迎。
但仅有这些并不长久。为了解决农产品滞销和运输延时的风险,扶贫干部们想出一个妙招:在当地修建冷库,延长农产品保鲜时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干部们没有简单进行一次性投资,而是壮大当地企业,把冷库变成村集体资产,吸纳就业,让冷库本身也成为一个产业,效益更加可持续。
研究中心研究员马流辉非常感慨:“东西部协作,是平等互惠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帮扶关系。”所有的资源,最终落实到人身上,所有的协作努力,是为了激发内生动力,才能防止返贫,让未来真正可持续。
四
带领群众脱贫,党员干部自己必须先脱“三层皮”。嘴要脱皮——宣传解释好各项扶贫政策;脚要脱皮——走进每一户贫困户家里;手要脱皮——和他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比如整村异地搬迁,村民首次接触现代城市文明,出现各种不习惯。干部们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居民想法,“一对一”讲政策、做工作,不让困惑“发酵”;
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有村民学了厨艺,在家门口开餐馆,一个月能挣7000元,再也不想回山上了;
建立一套激励措施,招募居民志愿者,做出贡献的志愿者可按小时计分,累积的积分可兑换购物优惠、物质奖励或其他服务内容……对社区有了归属感,搬迁群众才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贫困地区汇集;超大规模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组织体系,让扶贫工作系统高效运转;如此多的干部扎根贫困地区,让贫困群众有了脱贫带头人……全世界都在好奇,究竟是什么力量在发挥作用?
在许多西方经济学家眼里,贫困问题是一个市场失灵的问题。但在中国,脱贫路径是一条“渐减曲线”,实现了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精准务实,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六个精准”解决“扶持谁”的问题,派驻村第一书记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实施“五个一批”解决“怎么扶”的问题,通过最严格的考核评估解决“如何退”的问题。精准施策的绣花功夫、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打通了“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再次书写下震撼世界的奇迹。
2018年,“精准扶贫”等理念被写入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消除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
今天,中国绝对贫困已经解决;未来,防止返贫,振兴乡村。
苗绣作品。龚丹韵摄
离开十八洞村的路上,我们看到山腰上竖着的那几个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山路崎岖,却充满希望。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龚丹韵 题图来源:十八洞的山路。李茂君摄
来源:作者:龚丹韵
-
2020年装修新房的柜子2020年最流行
衣柜对于卧室真的是货不可缺的,不仅能满足日常收纳,还可以节省空间面积,提升卧室的整体设计感,今天,银川装修公司就来和大家...[详细]
装修日记2025.06.23
-
父母新房子不出装修费母亲哭诉儿子新房没有
我听到母亲的请求,心里一阵烦恼。毕竟,这套新房子是岳父出资购买的,我们承担不了额外的费用。我明白如果再为母亲增加一个独立...[详细]
装修日记2025.06.23
-
80万欧式新房装修80平米的新房装修成本
这套房子的面积为80平方米,家人非常喜欢欧式风格的设计,结果出来后,咱也不敢说不好,毕竟花了将近40万,你们觉得呢?客厅,各种...[详细]
装修日记2025.06.23
-
创意老房装修推荐一位小姐姐低价买下旧房为
最近看到一位法国的小姐姐,买下一套面积不大的房子,她刚住进去的时候,不仅没有家具,最关键的是这里还散发着一种破旧衰败的气...[详细]
装修日记2025.06.23
-
成都新房装修价格实惠吗收了95装修款活干
封面新闻记者 钟晓璐 实习生 陈予新“付了95%的装修款,结果连20%的活都没干到就烂尾了!”近日,成都梁女士向封面新闻追踪到底栏目...[详细]
装修日记2025.06.23
-
广昌县新房装修价格美好生活即将启航直击广
时值正是2022年房地产行业充满挑战的一年,但“保交付、保兑付”的民生担当碧桂园在内的示范房企从未下调它的标准。最新的业绩公告...[详细]
装修日记2025.06.23